■ 董芝杰 郝杰 吴梓萌
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了全国的40%,又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爬坡过坎的关键期,需要极大程度利用紧缺的经济资源,因此,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沿江生态文明高质量建设的任务十分紧迫。
推进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长江是一座水生生物资源的藏宝库。据不完全统计,长江拥有近4300多种水生生物,是全世界范围内水生生物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但长江淡水鱼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近几十年,长江沿岸经济蓬勃发展,也导致了生物栖息地不同程度的破坏,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远远超过其再生能力以及环境容量,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特别是鱼类资源严重受损,部分鱼类甚至已经濒临灭绝,生态系统退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长江流域还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每年长江供水量超过2000亿立方米,日供水率最高日达80.08万吨,支撑着流域经济社会供水安全。通过南水北调、引汉济渭、引江济淮、滇中引水等工程建设,惠泽流域外广大地区。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粗放式的发展遗留下来的问题,工业废水、农业种植以及水上运输等,都给长江水域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污染。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长江污染仍然非常严重,被称成为“长江双肾”的鄱阳湖、洞庭湖屡次干旱;由于工业生产,水上运输造成的大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地区生活用地规划不合理,占用沿江土地,破坏了长江生物多样性。流域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形式,因此,要更加重视长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保持长江经济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水资源污染严重。长江水资源供应了周边的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耕地用水,但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富营养化,严重影响了其供水功能。
区域规划不合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与周围的经济开发水平也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由于沿江经济开发区限制了长江水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也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长江流域区域规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不合理开发导致的水土流失、经济密集区的工业废料对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等。
流域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过多年的规划与开发,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总体良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应该看到,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部分区域存在制度短板,管理不够规范,绿色增长能力不足,上中下游发展不平衡;交通运输管理较欠缺,使得长江这一贯穿东西的“黄金通道”还不能充分发挥潜力,管理体制还需不断完善。
对推动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沿江开发体系。在构建长江经济带、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要实现绿色发展,控制污染企业的发展规模,加强监督管理;对于易产生污染的企业采取分级管理,严禁工业废弃污染物直接排入长江;对于严重污染企业,要求其提高污染物处理能力,必要时迁去别处,注重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生态隔离。提高产业引进的环境门槛,重点引进单位土地面积投资高、GDP产出高、无污染的产业,兼顾经济效率和环境效益。
实施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森林涵养水源、清洁空气。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大陆地区最高等级的森林公园。应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国家森林公园生态保护措施收益极大。
以节能环保倒逼沿江企业发展转型。长江流域管理涉及多部门和多个地区政府,需要广泛借鉴国际流域管理的先进经验,探索并创新流域管理体制,治理开发与保护并重,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目标。对企业收取污染税,倒逼企业进行环保改革,引导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作者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