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打得好好的,突然半边身子不能动弹了……”18日中午,市区某公司总经理,年已76岁的王先生(化名)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公司职员听到呼救声,赶紧将其送医。
“通过电话大致了解到患者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脑梗塞。”扬州市中医院脑病科副主任医师李皆发接受采访时说。他提醒,天气愈加寒冷,脑梗发病率直线上升,这几日已接诊多例脑梗患者。
76岁“爱拼”老人突发“半边瘫”
当日中午,李皆发正和几个朋友在一家餐馆吃午饭。刚吃一会儿,他就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从接诊同事的表述,他判断患者很可能患了脑梗。李皆发立刻放下筷子抱上衣服往医院奔。
李皆发赶到医院,让患者赶紧去做头颅CT、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相关检查。“头颅CT结果表现为低密度病灶。”李皆发立刻为王老先生做了紧急溶栓治疗。经过3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病情稳定。昨天,记者前往病房探望时,王老先生已经能在病房里走来走去。
王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市区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虽然年近八十,仍还在工作中。老先生原本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在发病前,还去外地出差好几日。“这么冷的天,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脑梗或心梗。”李皆发告诉记者。
所幸的是,王老先生送医及时。“接诊后,我们从检查到开始治疗,花了不到半个小时,所以效果非常明显。”
脑梗溶栓有最佳时间窗
李皆发告诉记者,不仅王老先生,近来接诊了多例脑梗患者。一位50岁外地务工者,在上班时突然左半边身子不能动。遗憾的是,虽然这位务工者正当壮年,可因错过了最佳的时间窗,效果不太明显。
什么是脑梗溶栓的最佳时间窗?李皆发表示,脑梗塞一旦错过治疗时间,病人就难以恢复了。它有一个严格的时间窗,即发现急性脑梗的最初4.5小时内,大部分患者的溶栓治疗是有效的,3至6小时部分患者可能有效,可使堵塞的血管再通,脑组织功能不会严重受损,后遗症很少。如超过6小时再进行溶栓则意义不大,此时脑细胞已经发生不可逆行坏死。
李皆发说:“脑梗塞,是由于血管闭塞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引起神经功能损害。越早治疗血管再通几率越高预后越好。治疗的早晚是决定预后的关键。抓住了这4.5小时,可以有效地挽救一条生命,抓不住,则会致命。”
通讯员 汤红芳 记者 张庆萍
医生提醒
养成良好的
生活习惯注意保暖
目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脑梗患者明显增加。市民,特别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如何避免脑梗发作?
李皆发建议:一、高龄老人,以及“三高”人群都是脑梗发作的主要群体。日常要注意及时用药,控制病情的发展。比如心脏病人,要预防房颤发生。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要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当地进行锻炼。三、注意保暖。寒冷的天气容易出现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一早就不要出去锻炼身体了,要等到有阳光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