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天,记者从扬州市公安局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获悉,1月31日至2月6日春节假期期间,全市接报网络游戏类诈骗警情位居第一位,最小的受害人仅11岁,损失最惨重的市民被骗4万余元。
一家人受骗损失近2万
小勇长期沉迷于网游世界,看着游戏好友的各种新鲜炫酷的装备和皮肤,他甚是羡慕。寒假期间,小勇在某网站浏览到低价充值购买游戏皮肤的广告,冲动之下点击了链接并添加了网站客服。
客服给了小勇一个优惠套餐,小勇看到花费不多就能领到独特的皮肤,十分心动。按照客服的说法,转账几百元不仅会返还先前转账的费用,还会获得精美的游戏皮肤。“相当于免费送你的,已经有好多人参加活动领到了游戏皮肤。”小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分6次向对方转账。他选择充值50元后,对方告知他需要再次充值488元,才能将钱款全部提现。小勇为了提现,反复充值,结果落入了陷阱。小勇将此事告诉家人,此时他已经被骗3200元。
得知儿子被骗后,母亲王女士慌了神,她想到了在百度上搜索追回损失的办法。在点开一个网页后,王女士添加了网页上推荐的“客服”QQ号。对方称可以帮助其追回损失,王女士信以为真,便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此时,对方诱导王女士缴纳保证金等,结果王女士非但没有追回3000多元,还被骗了1.5万余元。至此,王女士全家被骗近2万元。
王女士赶紧报警,警方分析,诈骗分子针对游戏玩家仿造钓鱼网站,打着“春节优惠”“跳楼价售卖皮肤”“充值礼包”等名目诱导玩家点击查看,进而采取各种方式盗取资金。
卖游戏账号未果反被骗
无独有偶,同样在春节期间,18岁的小唐想把游戏账号卖出且从中赚点钱花,没想到落入骗子的陷阱,一分也没有赚到,反被骗走1.2万元。
几天前,小唐看到其在某平台发出的出售游戏账号的帖子有人留言咨询,便添加对方留下的微信号。通过微信聊天,双方商议好账号价格为8000元。“可以在‘交易猫’平台上进行交易,我经常在上面操作,这样更加便捷、可靠。”在这位网友的建议下,小唐通过“交易猫”平台出售游戏账号,将游戏账号和密码悉数告知了对方。
几分钟后,这位网友发来显示已付款的“截图”,向小唐确认交易事宜。然而,小唐很疑惑,自己的银行卡并没有收到任何消息。
双方沟通期间,对方称小唐第一次出售不了解情况,需要下载“网易大神”APP办理“交易包理赔”业务。这位网友说,“要缴纳一定数额的押金才可以收到钱,我经常和其他人交易,对此很熟悉。”
小唐涉世未深、戒备心不强,按照对方的指示,向对方“网易大神”账号内充值1.2万元作为押金。之后小唐仍没有收到钱款,他询问对方,对方又以交易超时让他继续充值。事情到了这一步,小唐才意识到被骗,而充值款项1.2万元也打了水漂。
小唐向警方报案。民警分析,不法分子诱导受害人脱离正规交易平台,再以各种名义让受害人缴纳费用,种种手段最终目的是骗取受害人钱财。
常见网游诈骗手段有哪些?
“春节假期,全市公安部门接到类似的涉及网络游戏类诈骗警情多起。”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介绍说,这些网络游戏类诈骗警情涉及买装备、买游戏账号、送游戏皮肤等由头,受害人被骗金额从几百元到4万余元不等。
常见的网络游戏诈骗手段有哪些呢?民警介绍,诈骗分子惯用的伎俩包括游戏币、游戏点卡或者游戏皮肤虚拟充值,诈骗分子在社交平台推广此类广告,诱导被害人先付款,制作虚假的各种游戏界面和充值界面截图,发送截图给被害人获取信任,对其实施诈骗;第二种情况是进行游戏账号、装备虚假交易,不法分子会诱导受害人在架设的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打款则全部进了骗子的口袋;还有一种情况,骗子谎称升级代练游戏账号,诱使急于求成的受害人将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交出来,并要求受害人先支付一部分费用,不法分子收到钱款之后再把受害人游戏内的装备、游戏币等洗劫一空。
“游戏消费要量力而行,不要轻信‘低价充值’和‘高价收购’,不要在非官方网站上进行游戏账号交易。”民警建议,家长应及时进行跟进教育,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同时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防骗能力,守牢自己的“钱袋子”。 通讯员 谢海洋 记者 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