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路设置的休闲座椅
沿街店招换上新装
文化墙绘靓丽醒目,沿街店招换上新装,街巷告别“脏乱差”现象……记者27日在广陵路等地方看到,广陵区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在提升城市“颜值”的同时,尊重街区历史和原住民需求,从精致上下功夫,在特色上做文章,用一个个“微而新”的举措,留住老街小巷的老味道,找回城市记忆,彰显古城魅力。
走进位于老城区的广陵路,记者看到,整治之后,沿街店铺门牌店招已集体换上了新装,街道彻底告别了垃圾乱倒、车辆乱停、绿化缺失等“脏乱差”现象,非机动车停放处整齐地排列着共享单车,老街“颜值”大大提升。针对广陵路沿线多为老旧商铺、空间相对有限的特点,广陵区城管局对雕塑、隔离柱进行巧妙排列组合,将行人与车辆自然分离,设置休闲座椅等城市家具,不仅辟出了一个宽阔的互动空间,也有效满足了市民通行需求,让老街一隅成为可畅行、可休憩、可观赏的温馨空间,“螺蛳壳里做道场”。
“统一换装,店铺看起来‘高大上’了,客流量也多了。”扬州老字号蒋家桥饺面店范老板介绍,街巷经过改造提升,以蒋家桥饺面店为代表的沿街店铺也焕然一新。整治后,他家的生意更好了,前来吃饭的市民跟游客都赞不绝口。住在皮市街的居民李兵感叹道,附近好几条街巷整治已经结束,原本杂乱的环境变得精致,生活在这里感到越来越舒心。
“蒋家桥饺面店上世纪90年代开办以来,成为很多扬州人对家乡美好的记忆。”广陵区城管局市容科科长王卫文介绍,但由于周边环境不佳,秩序混乱,即使附近拥有何园、皮市街等优质旅游资源,大量游客市民反而进不来。在整治启动之初,广陵城管就明确了该处的特色和定位,从细微之处入手,以修补、提升、维护为主,凸显文化特色,最大限度地保留街巷老味道,留住居民的乡愁记忆。
街巷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每条街巷都有讲不完的历史故事。在四望亭路,一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大大丰富了城市的色彩。望亭东巷墙面上的一组老照片“文化墙”,展示了60、70、80、90四个年代四望亭的风貌。这些照片不仅承载着老扬州人的回忆,也是城市发展的见证。“看着这些黑白照片,总会不禁想起小时候父母带着自己走在街上的场景。”住在四望亭附近60余年的陈凤英看着如今整治后的街景,感触颇深。
广陵区城管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秉承精心构思、尊重文化、保持特色的宗旨,因地制宜把环境改造和历史文化相融合,持续打造一批特色街巷,进一步满足民生需求,同时又彰显古城魅力和城市品质。
通讯员 鲁珺珺 记者 姜传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