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骑彬
6月6日上午10点,在江阳西路水校西巷巷口,52岁的孙骑彬从“大彬饭店”走出,开始巡查800米长的水校西巷路段,看到有车子试图在巷口随意占位,孙骑彬拿来写有“禁止停车”的指示牌“卡位”,杜绝了他人随意占道巷口。
孙骑彬志愿服务社区今年整十年,他守护水校西巷“容貌”10年,用脚步丈量一方街巷,不知不觉成为社区文明创建“轻骑兵”和周边老年群众的贴心人。
十年前“搭把手”
社区“义工”随叫随到
1998年,孙骑彬在水校西巷巷口开了一家“大彬饭店”,店门朝东,面积40多平方米,经营炒菜生意,物美价廉,生意一直不错。
十年前,当时水校西巷路面地势有高低,遇到下大雨,路面积水就往巷子西侧的裴庄新村小区流去,孙骑彬回忆说:“当时社区一位姓邹的女书记,找来水泵抽水,还请我搭把手,那一幕至今印象深刻,社区工作真不容易,我就想着今后有能力给社区搭把手就尽份力。”
孙骑彬一家住在裴庄新村小区,离孙骑彬店面只有200米左右。裴庄新村小区是老小区,老年居民有占总人口近三分之一,时不时有老年人向社区进行生活求助,社区就请孙骑彬帮忙,孙骑彬满口允诺:“能帮上的,我一定帮。”
小区老人家里换煤气罐、水龙头坏了、管道堵了等,只要找到他,孙骑彬自带工具上门解决生活之急。孙骑彬笑着说:“其实没开饭店之前我做过水电工,居家生活的设施维修我基本都会,都是一个小区的邻居,帮忙是应该的。”
有事就找孙骑彬
他是水校西巷“巷长”
就这样,孙骑彬当起社区“助手”,经常“搭把手”。
水校西巷这条800米的巷子,一度卫生脏乱差,店面门口乱停车现象严重,“环境卫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卫生好了,过路的人也愿意来照顾生意。”孙骑彬主动找到社区,“环境卫生是大家的事,我在巷子里做生意好多年了,这边人头熟悉,我给大家做做思想工作还是可以的。”
孙骑彬就一家家跑,和沿线店家商定“自扫门前雪”的约定,即门口不要乱摆放东西,不要乱停车等。孙骑彬卖熟脸,加上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个别不守规矩的店家也拗不过面子,开始按照孙骑彬说的去做,水校西巷沿街店面市容秩序大为好转,如今水校西巷已经摆脱了“脏乱差”的帽子,沿线10多户商家自管门前卫生和停车秩序,还会互相提醒督促,形成了“西巷环境,人人有责”的文明意识。
就在去年,孙骑彬成为裴庄新村小商铺的微网格联络员,大家在微信群里都叫他“大彬”,称他是水校西巷“巷长”,水校西巷有大小事,需要向社区咨询或寻求解决的,大家都请孙骑彬代为关注,“水校西巷有大彬,有事就找孙骑彬”。
编外社区工作者
带着全家参与志愿服务
在裴庄社区工作人员心目中,孙骑彬算是“编外社区工作者”,他凭着一腔热情积极参与社区事务。
前段时间,核酸采样小屋要吊装安置到裴庄社区辖区的扬联新村东入口,孙骑彬得知小屋要“入驻”,他提前跑到文汇街道辖区去看吊装完毕的核酸采样小屋的布局。
正式吊装安置那天,孙骑彬跑到扬联新村现场,就空间布局给社区支招,最终采样小屋的安放点做到朝向、通风、布线合理,得到居民肯定。如给小屋通电,孙骑彬以水电工的经验,提出地面开槽将电线下地,杜绝安全隐患。光是核酸小屋吊装这件事,孙骑彬前后就跑了社区四五趟。
裴庄社区党委书记李芬说,多年来,遇到老小区设施改造,孙骑彬都会提出自己的优化意见,经过实践检验完全合理,真的是“智慧在民间”。
多年来,孙骑彬的手机号被社区工作人员在通讯录里置顶保存,孙骑彬经常“被社区需要”,他一点不嫌烦,还从最初的一人志愿服务社区,发展到一家三口都是社区的“熟脸志愿者”。“作为社区一员,我一家能为社区做点事,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全家的荣光。”孙骑彬说。
通讯员 谢文康 记者 赵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