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旭平
面对全球变局的挑战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政治责任,既要有坚实的行动,也有思维的革新。要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切实转换动能,向科技要“红利”,不断把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把科技作为发展的“火车头”。如果把经济发展比喻为一列前行的列车,科技无疑是“火车头”和“发动机”,决定了发展的质量和速度。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国际局势,必须清醒认识时代之变,扭转发展思路,克服路径依赖,持续深入推进发展理念革新、路径转变,不断跟上新时代、适应新时代,树立“科技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是最大红利”的理念,走科技引领发展的新模式。要通观全局,在全国甚至全球科技创新发展布局中,找到自己的优势领域,发展适合自身的科创项目,将特色优势不断放大。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创造更优渥的招才引才留才环境,吸引各方人才来扬实现价值;加强校地合作,支持本地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创成“全国一流”,引导科研院所专业发展,服务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重心。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的物质基础。要科学正确处理好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引导金融切实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和支撑作用,在引导金融机构服务全市重大项目建设、中小微企业发展上出实招。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信息产业、农业、房地产业的关系。
把人的幸福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经济是手段,发展经济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物质基础,让更多人全面发展、达到幸福。人是发展的主体,要让对经济发展有贡献的人,更好地合理享有发展的成果,发展的后劲才更足、更可持续。引导企业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提高职工经济收入和福利待遇,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只要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智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面对繁重的发展目标任务,对发展思路再梳理、理念再更新,不但不耽误短期目标实现,还可以为城市的长期发展谋定更优的思路和措施。要自觉践行创新科技、服务发展、造福人民的价值理念,为“好地方”扬州打造一条从科技强到工艺强再到产业强的良性发展通道。
(作者系市行政审批局四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