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三重逻辑

2022年10月 14日 09:04 | 来源:  | 扬州网官方微博

□ 孙凤娟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不能掉队;在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进程中,不能没有数亿农民的梦想构筑。“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让城市和农村携手并进、互利共赢、共同繁荣,是推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必由之路。

经济逻辑——城乡融合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还不平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促进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会释放出巨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社会逻辑——城乡融合发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我国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紧迫任务。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202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对比仍然达到2.5:1。“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是推进共同富裕的不二选择。

政治逻辑——城乡融合发展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的基础和最大底气。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样的现代化不符合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不可能得到人民认可的,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为了农民,依靠农民,才能赢得农民,得到农民的支持。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报业集团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