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怀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扬州既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又是一方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积淀了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效。要进一步以改革精神破解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扬州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长江与运河在此交汇,扬州是名副其实的江河门户和水运枢纽。在革命战争年代,扬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截至2022年9月,经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共同普查登记,扬州市物质类红色资源共计239处。其中,综合性革命场馆42处,如江都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宝应县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纪念地、旧址、故址、旧居、纪念广场98处,如广陵区中共扬州特支旧址和曹起溍故居、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等;烈士陵园、纪念碑(塔)、烈士墓、殉难处、牺牲地99处,如扬州革命烈士陵园等。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扬州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党史学习教育启动时,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有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汇报,强调要充分利用扬州“红色宝藏”,深入挖掘革命英烈事迹,把红色基地利用好、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色传统发扬好。
科学有效保护红色资源。仪征市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红色设施修缮和保养,中共仪征党组织诞生地旧址位于龙江巷5号,以民国时期十二圩最大的钱庄义和泰旧址为依托,在建党百年之际建成开放;全市近30个地名被列为江苏省红色地名。高邮市以烈士命名的镇、村、组达36个,为扬州市域内最多,至今还保留着扬州唯一以烈士命名的乡镇周山镇。宝应县先后以烈士名字命名一批乡、村和路、桥,小官庄镇10个村(社区)中有4个村以烈士命名。
改造提升红色教育基地。经过改造提升,首批推出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曹起溍故居、郭村保卫战纪念馆等15处市级红色教育基地,对外开放。2021年6月,江苏省公布“建党百年不忘历史12条13城红色旅游线路”,扬州革命烈士陵园被列入其中的两条线路;从2021年3月起,高邮市首条“红色教育旅游”公交专线开通,将烈士陵园、张轩烈士纪念园、周山烈士纪念馆、红色广场等纪念场馆连成一线,方便群众瞻仰。
用心动情讲好红色故事。组建一支包括党史专家、宣传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在内的专兼职讲解队伍。扬州大学成立红色讲解团,从1998年至今,1万多名大学生参与义务讲解,累计服务约290万人次。组建“好地方”宣讲团、“慰英魂”宣讲团、“银发”宣讲团等,深入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宣讲红色故事千余场次。东关街道以“名人故居红色基地拓展工程”“党史宣讲百姓名嘴培树工程”“文艺名家联创惠民巡演工程”等为载体,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古街巷。
新时代如何进一步以改革精神提升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水平?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在保证政治和社会效益前提下,适当运用市场经济规则,盘活、用好红色资源,让红色文化“红”起来。此外,针对一些红色资源多头管理的现状,要逐步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明确党委统揽职能,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保护利用机制,采取联席会议方式研究解决重要事项,进行责任分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二是制定相关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以前瞻眼光和系统思维认真研究制定《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域一体化,划分功能、强化特色。沿江地区,以江都水利枢纽、三江营、淮河入江水道、润扬大桥、扬州港等为依托,集中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沿河地区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纪念馆、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郭村保卫战纪念地等为依托,集中展示新四军勇敢抗战事迹;城区以扬州革命烈士陵园、曹起溍故居、江上青烈士史料陈列馆等为依托,集中展示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在市、县两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专项奖补资金,专门用于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以及专业人才、临聘人员的补贴。借助上级支持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落实保护开发利用好红色资源的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共同参与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对非经营性投资项目参照慈善资金给予税收优惠。倡导红色文旅景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公司化运营。
四是实施系列工程。以工程项目带动和提升系列活动,以系列活动丰富和拓展工程项目,形成“项目+活动”特色。实施红色文脉工程。加大对革命文物及“四史”相关见证物的征集力度,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文物藏品等进行排查,加强对革命文献档案资料及口述史资料的调查、征集和整理,组织编撰关于红色文化的系列丛书。实施红色文化博览工程。改造和提升一批重要场馆,创新展陈方式,增加参与、互动、体验等环节,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矩阵;加强红色文化景点或设施的标志、解读和导览系统建设;借助文学、戏曲、影视、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讲好红色故事;通过5G、AI、VR、AR、MR等先进技术,将红色故事转化为人的记忆空间。实施红色文化旅游工程。建立全市红色文化旅游联盟,分类指导、错位发展、彰显特色;串联城乡红色文化资源,开辟红色文化旅游专线;加强和泰州、南通、盐城、淮安等地的联系,牵头建立以新四军为主题的旅游联盟。实施红色文化研学工程。嫁接运河研学平台,政府在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组织培育等方面进行扶持;打造“研学+红色旅游”基地,选址建设扬州红色文化展示馆,并配套建设用于产学研一体化及住宿、餐饮等附属设施,形成红色文化集散地;鼓励研制、生产和销售红色文化创意产品;依托红色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载体,打造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活态呈现红色文化。
(作者系长江文化研究院、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