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职场“中年危机” 反推教育变革创新

2025年01月 03日 09:07 | 来源: 扬州日报-扬州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 丁昊

近年来,《逆行人生》《凡人歌》等影视作品,频频聚焦职场上的“中年危机”,引发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关注思考。影视作品中,中年白领被“炒”后,大多会选择“铁人三项”——送外卖、送快递、开网约车,不得已放下身段从事“门槛”较低的职业。造成职场“中年危机”的原因是多样的。当下的外部环境倒逼我们反思如何在源头上,即在步入职场前,强化专业素养,拓展职业空间。在充满不确定性、瞬息万变的人工智能时代,须直面并破解当下教育的困惑,从而真正促进受教育者从容应对未来的各项挑战。

目前,我国学生夜间睡眠时间整体上不足8个小时,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达52.7%……当前教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小镇做题家”,未必适应“人与机器”的世界。职场上没有“标准答案”,从“应试模式”下走出的职场人,一开始往往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创新型经济的需求。

职场“中年危机”,是“危”也是“机”。从就业的角度反推教育的改革,既有宏观意义,更有微观意义。

在缩小“脑体差别”上破题。教育的转型应从教学目标、学法指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等方面致力于缩小新时代的“脑体差别”。未来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流”不再是简单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区别,要把教育改革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进行谋划,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注重培养体力和智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合适的发展。在宏观层面,要把为人民服务细化为贴心的教育服务;在中观层面,要把满足选择作为教育改革的坚定方向,以学生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在微观层面,要把推动学生认识社会、感受职业作为改革重点,真正促进学校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发展“教育升维”上破圈。现实中,无人配送主要应用在快递配送、商超零售和工业园区三种细分场景中。但快递员与无人配送的“共存空间”依然存在。这无疑启迪我们,记忆背诵型的学习方法需要转变为分析思辨型的学习方式,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更应致力于破除“学科壁垒”,从“重素养,育新人”的高度寻找学科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联结点,将实景教学、实例讲解、实践操作、虚拟交互等有机融入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专业壁垒,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建设知行合一的实践教学空间。以项目为链,重构“实感、实操、实例”沉浸式通识课程体系,建设共享型教学实践平台,全维度赋能学生创新创业、个性发展,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

在打破“文凭分层”上破局。众多创业者的故事展示了普通学历学生从零开始,通过不断努力和创新,实现个人及企业价值的历程。这些成功案例的背后,揭示的是学历和文凭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要强化兴趣导向的“开放性教育”理念,为年轻人创建团队提供支持环境,要联动高校打造“大学—创新区—社区”的创新闭环,打造年轻人聚集的“软边界”。高校应打通“学—研—产”路径,形成细分产业创新中心,制定专业化、个性化育人方案。政府要聚焦特定产业,推动新型跨学科机构建设,实现产业的“深度占有”,为年轻人成长创造更优环境。

(作者系广陵古城党工委副书记)


责任编辑:煜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