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科技+产业”双轮驱动 “集装箱农场”颠覆传统农耕

2025年06月 01日 14:27 | 来源: 金山网 | 扬州网官方微博

在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资街道水台村,一座“集装箱里的农场”正在改写传统农业的生产逻辑。这座隶属于中科大新型高效农光复合利用项目的数智植物工厂,无需土壤、不受气候限制,通过精密环境控制与光伏技术融合,实现了农作物的高效可持续生产。

智慧种植:集装箱里的“农业实验室”

走进全封闭的集装箱式植物工厂,多层种植架上的生菜在红蓝补光灯下长势旺盛。营养液通过管道24小时循环供给,温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由传感器实时采集,经智能系统分析后自动调节环境参数。“定植后无需人工频繁干预,系统会自动维持最佳生长条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伏农业组博士生路浩介绍,这里的生菜20天即可成熟一茬,单个30—50平方米的集装箱年产能接近1亩农田。

光伏+农业:光能利用的“双重革命”

针对植物工厂高耗能特点,团队创新设计“分光光伏农场+植物工厂”复合模式。特殊光伏板可将太阳光中植物所需的红蓝光透射至种植区,其余波段光能用于发电,使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从传统农业的1%提升至10%以上。光伏板下形成的2℃至3℃的温差环境,还可减少30%以上水分蒸发,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一地两用效益。

产业融合:科技惠农的“丹徒样本”

作为占地1500亩的农光复合项目核心板块,该植物工厂不仅是技术试验田,更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项目负责人李威透露,下一步将开展中草药育苗工作,免费向当地农户提供种苗,并联动药企定向回购,形成“科研—种植—加工”产业链。“这既能带动农民增收,又能为地方经济注入绿色动能。”

政策引领:现代农业的“镇江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的嘱托,正在镇江落地生根。近年来,全市累计建设13个省级农业储备项目、6个数字化重点任务,而丹徒区的农光复合项目正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随着近千亩光伏设备安装推进,“茶光”“渔光”等多元模式将进一步拓展,一幅“光伏板上发绿电、田垄间长‘科技苗’”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座“会发电的农场”不仅重新定义了耕地价值,更以“科技+产业”双轮驱动,为传统农业向绿色高效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单泽华 叶卉)


责任编辑:进展

扬州网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扬州网广告热线:0514-82931211

相关阅读: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为“扬州网”或“扬州日报”、“扬州晚报”各类新闻﹑信息和各种原创专题资料的版权,均为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及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通过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上述来源。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以便寄奉稿酬。

  •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苏)字000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43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8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10330083号
    新闻热线:0514-87863284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电话:0514-87863138
    扬州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 苏ICP备05083674号-2
    Copyright 1998-2025 Yz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